健康搶鮮報

最新專題

健康搶鮮報

  • 網傳新加坡發現抗生素可治新冠肺炎?重症醫4點闢謠:別傳別信!
    2021-08-09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網路上謠言、假訊息也滿天飛。近日通訊軟體上就廣傳以此為開頭的謠言:「新加坡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 Covid-19 屍體進行屍檢(驗屍)的國家。 經過徹底調查,發現 Covid-19 並不作為病毒存在,而是一種暴露於輻射並通過血液凝固導致人類死亡的細菌。…」。內容真假參半不易分辨,許多民眾在網路上也尋求查證,對此胸腔內科/重症醫學黃軒醫師提出四點闢謠,並提醒民眾務必留意訊息真偽。

  • 鬼壓床3招解除!醫指關鍵:這6族群最容易被壓
    2021-08-05

    日常生活中不少民眾都有「鬼壓床」的經歷,醒了身體卻無法動彈,想要求救卻也喊不出聲音,甚至不少民眾會看到詭影、聽到低語,或是喘不過氣來。全人健康診所副院長王德生醫師以醫學的角度來看鬼壓床,並教大家如何避免、如何解除,禱告、念佛經、收驚拜拜確實也有所幫助唷!

  • 頸紋太深保養就沒救啦!「6訣竅」讓你跟頸紋說再見
    2021-08-04

    女人最迷人的部位就是撩起頭髮時微微露出來的頸部,可以說是吸引男人的秘密武器,但頸部卻是個只要稍稍沒注意就會直接被忽略的部位,其實頸部比其他地方更需要保養,現在6訣竅就讓你的頸紋out!快點筆記~

  • 蔬菜界的翹楚之王,你最喜歡哪一個?
    2021-07-28

    吃蔬菜有很多好處,因為它熱量低且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又含水分和纖維,有利排便,幫助消化,所以多吃蔬菜會比少吃蔬菜來得健康。那你知道有哪些蔬菜可以稱得上是蔬菜之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中暑了怎麼辦?敷冰塊就好?醫指6大風險族群,出現這些情況速就醫
    2021-07-27

    隨著台灣氣候進入夏季氣溫不斷升高,中暑的風險也隨之提高。大多數中暑的民眾,起初都會感到不大舒服,如頭痛等不適,過久了才會意識到自己可能中暑了,此時通常也只會多做休息,等待身體好轉。但其實有些情況下中暑也是相當危險,對身體可能會帶來生命威脅的,不能大意。

  • 熱爆!正式進入夏天囉!大暑該怎麼養生、有哪些禁忌?
    2021-07-20

    7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也代表著天氣正式進入夏天,氣候越來越熱導致人懶洋洋的提不起力氣,這時候我們可以透過食補來怯熱養生,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大量食用生冷食品,以及直接沖洗冷水澡,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喔!

  • 混打疫苗將成趨勢?安全有效嗎?W.H.O指危險?重症醫詳解
    2021-07-19

    全球新冠疫苗目前普遍供不應求,學界開始陸續研究疫苗混打的消息。台灣現有疫苗選項包括AZ、莫德納,BNT疫苗近日也傳將進台灣,距國產疫苗問世也不遠,選項繁多,疫苗物資有限的情況下為早日達群體免疫,混打疫苗似乎也將可能是台灣未來接種的路線。是否有效?是否安全?民眾都在關注。

  • 還不爆吃一波!9個減肥必吃的食物!
    2021-07-14

    微解封後,公司行號也陸續解除了居家辦公,重回職場不少人發現自己在居家防疫的這段期間胖了許多,因全台第三級警戒讓你待在家的時間變得很長,而在三餐之餘,不少人工作、無聊或追劇時,總會嘴饞想吃點東西,你體重增加了嗎?其實飲食對於減肥來說也非常重要,健康的飲食搭配規律的運動,減肥成功絕對不是癡心妄想。

  • 大吃驚!熱量比雞排還高!居家囤貨必備水餃熱量大盤點
    2021-07-05

    防疫期間,大家除了改變生活習慣外,也大幅減少外出機會,不過,一日三餐仍是要顧,而「水餃」便是防疫最佳良伴了!因為食材容易準備,且口味變化多元,許多人都會在家自製,再放入冰箱冷凍保存,有些人也會直接到大賣場、超市購買冷凍水餃來備用。近日美女營養師朱瑞君就在臉書公開9款水餃的熱量,其中,第一名讓網友超意外,有人甚至直呼「所以吃20顆水餃,快1000卡...熱量比雞排還高。」

  • 空間限縮!防疫期的「家庭壓力」諮商心理師6招改善!
    2021-06-22

    以前價值觀不合的家人,就是少談少接觸少聽為妙,但是現在很難了,通通要待在家裡了,若家裡不夠大只有一台電視就很麻煩。彼此之間緊密生活而緊張、衝突,像現在孩子停課不停學,光要監督孩子是否認真聽視訊課程、每天寫完功課就快要吵翻天了。

  • 亂吃+發胖,WFH最可怕後遺症!想消滅小腹脂肪就吃擁有「7大好處」的超級水果
    2021-06-17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讓許多公司改採居家上班,但其實居家工作很考驗自制力,不僅得要抵抗家裡其他各種誘惑,如電視、電玩、發懶、甚至是小孩的干擾,但最可怕的後遺症,應該就是在家工作時,可能會隨時都在吃東西,或是嘴饞亂吃,甚至拿起手機就叫外送,導致身材不自覺的發胖,之前辛苦維持身材的成效,都消失了。這個超級水果能讓你吃的健康還能不怕胖,不想要肚子肉肉就趕快吃啦!

  • 十大燃脂食材大公開!減肥一點都不難~防疫在家不妨試試看!
    2021-06-11

    大部分想要減重的人來說,控制飲食不容易,尤其要達到均衡營養、又有減脂功效的飲食方式更難調整。十種可以幫助燃脂與鏟脂的食物,只要搭配三餐吃,同時配合多喝水、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等,就可以達到降低內臟脂肪的效果。防疫在家,外食機會減少,不如就試試看吧!

  • 哪款粽子熱量最高?11類排行榜曝 第一名不能自己吃整顆
    2021-06-09

    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政府及各界都呼籲民眾別返鄉過端午,多數民眾也都相當自律配合,改為在家吃粽子,小感受一下端午氣氛,不過在享用粽子的同時,也要記得別攝取過多熱量,對此,正妹營養師高敏敏也分享了各式粽子的熱量,提供給民眾參考。還貼心分成「鹹粽區」與「甜粽區」,提醒民眾在享受粽子美味的同時,也別攝取過多的熱量。

  • 防疫期間該就醫不要拖!醫:3狀況速就醫,4招保護好自己!
    2021-06-07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持續未見平息,人心惶惶之際民眾更加害怕去醫院,甚至考慮是否不要去醫院比較好。對此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疫情期間雖應盡量避免出入醫院,但如遇急症、不尋常症狀還是得盡快就醫,原本就有慢性病族群更要按時回診,以避免衍伸出更嚴重的問題。

  • 皮膚起紅疹可能是新冠肺炎?醫師:留意5大皮膚症狀
    2021-06-03

    近日國內確診人數持續破百,許多民眾擔憂疫情是否已達高峰,確實很難回答。但臺灣人幾乎自主半封城,商家全面配合,拒絕內用,路上行人,安靜無聲,這些幾乎都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所以疫情是否悲觀?先別自己嚇自己,每個人的努力,都將帶來成效。

  • 無慢性病年輕患者怎會猝逝?醫提「4原因」:大家常忽略
    2021-05-31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最近幾乎每天都有新增死亡案例,且日前新北更發生一名36歲男子,於5月24日進行篩檢,26日接獲衛生局通知確診,並告知將於27日派人接送前往檢疫所隔離,未料,還沒等到專員接送至檢疫所,就已病發身亡。對此,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以「為何年輕COVID19 也易猝死?」為題發文,他並分析指出「4原因」,更直說年輕的猝死原因多,「由於年輕,無任何病史,這是非常大家忽略的一群人!」

  • 新冠病毒疫苗有哪幾種?一張圖看懂疫苗保護力與副作用差異
    2021-05-28

    新冠病毒蔓延全球,帶來疫苗生產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在過去,針對特定傳染病的疫苗研發,動輒需要耗費數年以上的時間。面對新冠病毒造成大規模感染,國際藥廠運用尖端技術,在最短時間內開發出有效疫苗,與過去蛋白質-佐劑疫苗或減活疫苗不同,新冠病毒疫苗多以m-RNA(信使RNA)和腺病毒技術製造而成。

  • 久坐又邊講邊吃!逾5成上班族胃脹氣好不舒服 吳文傑醫師3招救腸胃
    2021-05-26

    上班族容易久坐不動邊講邊吃,壞習慣導致排氣不順,尤其現在居家辦公少了更多走動的幾會。吃飽肚子就又硬又鼓,拍起來還有咚咚聲,甚至到晚上就寢,氣還消不了。吳文傑醫師提供三種方法,有助緩解脹氣。另外,多數人脹氣只是暫時、偶爾發生,可以藉由平時飲食調整改善,避開攝取大量高產氣食物。

  • 防肺炎先自保!6招幫助清除肺部黏液分泌物
    2021-05-18

    肺炎傳染來襲,身體「衰弱」的族群面臨更高風險。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生理儲備量下降,在面臨外界壓力時無法維持身體恆定,甚至身體平衡被打亂後恢復變慢或不完全就是「衰弱」。根據統計,衰弱的老年人死亡率更高,比起身體狀況強健的老人,死亡率高出3-5倍。

  • 沒吃肉卻愈胖?吃素不一定會瘦?營養師揭吃素五大地雷
    2021-05-14

    近年來,國人愈來愈重視健康飲食,不少人會選擇吃素。但吃素並非完全只攝取澱粉類或蔬果類,如果沒有注意營養均衡,不僅容易營養不良,還可能沒有吃肉也長胖。高敏敏營養師表示,其實吃素不等於健康減肥,吃素卻愈吃愈胖的五大原因,帶您了解~

  • 疫情再度升溫!營養師曝「6大飲食關鍵」:能增加免疫力
    2021-05-06

    華航諾富特群聚事件不斷擴大,全台民眾對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感到相當擔憂;而面臨疫情升溫的狀況,更是要做好防疫,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就表示,保護力就從「吃」做起,並分享6大飲食關鍵,直言「增加自己的免疫力也非常重要」。

  • 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6大壞習慣最傷心血管健康
    2021-04-05

    春季氣候乍暖還寒,寒流剛走不遠,今天氣溫又飆破30度。劇烈溫度變化易增加突發性心血管風險。去年以來不少名人如演員黃鴻升、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凱渥男模張誌軒皆因心血管疾病猝逝。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8成心臟病與中風造成的過早死亡可以預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以下為國健署提醒最易增加心血管風險的六大壞習慣:

  •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吃這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2021-03-09

    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受便秘所苦者不在少數。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蕭家仁醫師表示,老年人便秘可注意是否與藥物有關,如自行服用成藥、感冒藥、止咳藥,皆可能引起便秘。年輕人則要注意飲食習慣,曾有女大學生不吃蔬果,只吃肉類跟加工澱粉,連續2周無法排便,一照X光發現腸道滿是糞便,服用瀉藥也無法排出。經醫護人員用手指挖腸、灌腸,才將糞便清出來,之後改善飲食習慣,排便才逐漸恢復正常。

  • 吳孟達因肝癌病逝!專家曝「5症狀」要注意:腹痛最明顯
    2021-03-01

    港星吳孟達因罹患肝癌,於2月27日病逝,享壽70歲,消息震撼華語娛樂圈,不少知名藝人也紛紛發文哀悼。事實上,肝癌一直被稱為「隱形殺手」,位居國人癌症第二大死因,過去專家也指出,身體出現「5症狀」時,必須多加留意或前往檢查。

  • 月半!過年吃太好怎麼辦? 韓星瘋傳丹麥減肥法 剷肉效果到底多神!
    2021-02-24

    「丹麥減肥法」是因為它源自於國立丹麥醫院,原是用來針對體重過重的病患所採用的減肥方式,然而高效率的瘦身效果,讓這個「醫用瘦身菜單」瞬間在韓國爆紅,更成為了眾多偶像演員們快速減重的秘密武器。小提醒,每種瘦身方法效果都會因為各種生理狀況而有所差異,請斟酌使用,如有疑問,請尋求醫生及專業導師的意見。

  • 泡溫泉小心低血壓暈倒!慢性病人溫差大恐中風,看懂泡湯6大地雷
    2021-02-01

    寒流接力一波波,低溫迎來久違的下雪,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國內旅遊人數持續增長,許多人會在假日選擇溫泉旅遊,用泡湯放鬆來暖和身體、舒解疲軟。不過,國建署提醒,天冷時泡湯時間不宜過長,也要避免溫差與姿勢變化造成突發性的意外。國健署指出,天冷泡溫泉應注意六大健康原則:

  • 狂瘦大腿內外側關鍵5招跟著做 緊實下半身贅肉有感 屁股也變翹
    2021-01-14

    大家公認最想瘦也最難瘦的部位,除了小腹,再來大概就是大腿內側了,而提到瘦下半身,很多人會想到深蹲或是弓箭步的動作,而且不需要任何工具,在家就能強化腿部與臀部的肌力,但其實,若長時間只做一種動作,瘦腿的效果並不大,這次就來傳授5招,針對緊實大腿內側特別有感的動作,就連屁股也一起變翹。

  • 失眠5大常見地雷 專家:睡前別再滑手機!
    2021-01-06

    睡覺很重要,但壓力大造成失眠也已經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了。其實很多人都說,年紀在破了30歲後反而變的越來越難睡,就算吃「安眠藥」也只是在跟劑量賽跑而已,越吃越高濃度,但卻副作用一堆,甚至還會夢遊。

  • 霸王級寒流到!天冷、溫差大易中風、心肌梗塞 專業醫師教您如何防範及保命
    2020-12-30

    台灣的春天、冬天逐漸走向不穩定的趨勢,早上時常依舊艷陽高照,到晚上沒有太陽就冷了起來,其溫差之大時不時就出現了將近十度的差距,而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也逐漸上升。在這樣氣溫變化大的季節中,要如何防範心、腦血管病變?又有哪些民眾應多加留意?來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醫科何松穎醫師怎麼說。
     

  • 主婦快看!專家曝洗碗「6大NG習慣」 碗盤泡水裡恐有害
    2020-11-09

    雖然現在外食族很多,但如今吹起養生風潮,許多人為了吃得更健康,寧願多花一些時間在家自煮,而親自做菜不是什麼多困難的事,過程中也有很多情趣可言,但吃到最後,再怎麼浪漫還是得面對現實,就是要洗碗!然而,你知道該如何正確將碗盤洗乾淨嗎?「台灣權威毒物醫學專家」招名威近日就點出一般家庭常出現的「6大洗碗NG習慣」,其中,長時間把碗盤泡在水裡,過了數小時才去清洗,恐會造成細菌滋生,有害健康。

  • 避免隔夜菜長細菌引中毒 營養師:食物溫熱時就該冷藏
    2020-11-02

    飯沒吃完當隔夜菜或帶便當,相信這對多數民眾來說相當不陌生,不過若是沒有注意相關細節,恐怕會吃出健康問題。日前就有媒體報導藝人的母親因為吃隔夜菜食物中毒,差點引發敗血症的消息引發關注。人們為了健康會遠離衛生不良的攤販,同樣的,自己準備的食物也應做好把關。營養師提醒,準備隔夜菜衛生觀念不能馬虎。

  • 如何避免鬼壓床?醫指4種人易中招,5種方式有助改善
    2020-10-26

    相信不少人多少都有過鬼壓床的經驗,眼睛睜開但身體完全無法動彈,想叫也叫不出聲音,甚至有人眼角餘光更會發現到有黑影在旁徘徊,每當發生這種情況時總會讓人嚇出一身冷汗,特別農曆七月鬼門開的時候。不過這種情況其實在醫學上稱為「睡眠癱瘓症」或「睡眠麻痺症」,顧名思義就是在睡覺時出現了類似癱瘓或麻痺的情況。(本文轉載自今健康)

  • 吃肉挑部位健康又享瘦!肉類油脂分布各不同,營養師教你避開油脂地雷!
    2020-10-20

    你常吃肉嗎?是不是每天都會吃到呢?良好的飲食是健康的基礎,而肉類幾乎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吃到的食物,每種肉油脂分布的位置多寡各不同,注重健康的你更應該要了解,以避開油脂地雷;而烹調方式、飲食順序也和健康息息相關。今天就讓營養師來教大家怎麼吃更健康更享瘦!(本文轉載自今健康)

  • 間質性膀胱炎昰不治之症? 保養膀胱4要1不要
    2020-10-06

    曾聽泌尿科醫師說過「間質性膀胱炎昰不治之症」的說法,實際上,會造成間質性膀胱炎患者痛苦的共同病因是膀胱壁的纖維化或硬化,導致膀胱的容積變小,因此即使尿量不多也會頻尿與夜尿。

  • 藍色星期一超愛睏?七大醒腦技巧大補帖 吃「這個」防疲憊
    2020-10-05

    開心放假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中秋4天連假已正式結束,今天又是「藍色星期一」了,相信不少人都會感到特別提不起勁、無法專心工作,甚至是不想上班...外國網站《BrightSide》就貼心整理了「7大醒腦技巧」,其中,吃「1甜食」能防止你感到疲憊。

  • 產後憂鬱程度大不同,不分男女都會發生?陳欣湄醫師教6招改善「82法則」放輕鬆
    2020-09-29

    產後憂鬱症是不少懷孕婦女在生產後常要面對的挑戰,往往卻常被忽略,認為只是被身旁人事物影響所以心情不好,或者沒那麼嚴重。但若遲遲未改善可能會對身心帶來影響,甚至可能釀成悲劇。陳欣湄醫師提醒,產後憂鬱症並非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也可能出現產後憂鬱,自覺憂鬱情形與彼此溝通支持相對重要。選擇能達到放鬆的運動型態,以及均衡攝取維生素C、B群、鎂各種營養素,有助於改善憂鬱問題。(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健康)

  • 竹內結子疑產後憂鬱症 這5種人要當心、兩問題簡易評估
    2020-09-29

    日本知名女星竹內結子今(27)日驚傳在家中身亡,享年40歲,由於她1月才剛生下第二胎,死訊震驚各界,更傳她可能因育兒感受壓力,似有產後憂鬱跡象。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明,可能跟生理、心理及社會因子有關,但5種人較容易發生產後憂鬱症,如何判斷自己或親友有產後憂鬱症?國健署建議可從2問題進行簡易評估。

  • 中秋烤肉兼顧健康不長胖 營養師推「韓式吃法」 避開肥胖地雷
    2020-09-28

    中秋節月圓人團圓之時,總是免不了要大吃一餐,最受歡迎的當然就是非燒烤莫屬了。不過若是在這享受大餐之際沒有多加留意,往往一個不小心就面臨熱量、糖、納超標的窘境。為了中秋過節月圓人不圓,幾個小細節要多加留意,來看財團法人癌症基金會簡鈺樺營養師怎麼說!(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健康)

  • 月餅熱量直逼一份便當?營養師2招化解熱量危機
    2020-09-24

    中秋節一到,帶有「團圓」之意的月餅紛紛出爐,不論是鹹的、甜的,五花八門的口味和樣式讓人十指大動。不過可別小看月餅小小一顆,其熱量可是相當驚人,一個不留神就如同一天吃下了好幾個便當。

  • 要當心!心血管疾病趨年輕化已經不是老人專利了
    2020-09-23

    埋在體內的隱形殺手,正慢慢的破壞血管,腐蝕器官,但我們卻沒有感受到任何症狀發生,等到代誌大條時已經來不及了,以下整理認識心血管疾病以及治療、預防等方式,心血管疾病預防大於治療,平日有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

  • 中秋吃柚小心熱量陷阱 營養師:有吃藥的人也要注意時間
    2020-09-23

    柚子可說是中秋節必吃的美食之一,不僅口感Q彈、鮮嫩多汁,富含的營養更是出眾,其中最突出的莫過於維生素C,含量甚至是超越了民眾既定印象中維生素C的代表水果:檸檬!不過即便柚子是營養豐富的水果、即便是中秋應景,營養師也還是提醒要注意攝取量,否則再營養的水果也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 主動脈剝驟逝非罕見 基因缺陷是年輕族群致命殺手
    2020-09-22

    事實上年輕人因主動脈剝離而死亡的,沒有想像中少見,如果遺傳帶有主動脈缺陷,就有可能在步入中年左右出現症狀,一般人則在55歲後較容易出現。醫生建議,一旦知道有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一定要接受治療與維持健康生活形態。

  • 高以翔、小鬼接連離世!醫曝「猝死前6大警訊」:要注意
    2020-09-21

    藝人「小鬼」黃鴻升於9月16日在北投家中猝逝,震驚演藝圈,也讓親友和粉絲們都難以接受,9月18日下午解剖據經紀人透露,初判死因為「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但詳細狀況還要待法醫更進一步的鑑定報告出爐。而節目《醫師好辣》就有醫師曾揭露猝死前的六大警訊,並透露若出現這些症狀,還是建議到醫院檢查較好。

  • 小鬼猝逝!浴室該怎設計才安全?「關鍵6步驟」避免憾事發生
    2020-09-18

    藝人「小鬼」黃鴻升9月16日在北投住處過世,享年36歲。據悉,警方初步調查,死因疑為在浴室外滑倒,導致頭部受到重傷,當下住處未有其他人,無法第一時間搶救而釀成悲劇。而這也讓「浴室致命」問題再度浮上檯面,究竟裝潢時浴室怎樣設計比較安全呢?

  • 小鬼黃鴻升猝逝!醫籲當心「釀跌倒5前兆」:好發年輕人
    2020-09-17

    藝人「小鬼」黃鴻升9月16日在北投住處過世,享年36歲,消息曝光後,讓許多圈內好友與粉絲都相當不捨,據悉,警方初步調查,死因疑為在浴室外滑倒,導致頭部受到重傷,當下住處未有其他人,無法第一時間搶救而釀成悲劇。對此,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在臉書貼文提到常見的跌倒原因,其中一項好發於年輕人。

  • 好害羞!這些地方特別容易發出異味
    2020-07-23

    出汗是人體排毒的正常現象,可有利於新陳代謝。但你知道嗎?其實剛排出來的汗是沒有味道的,是因為沒有馬上清潔的情況下,細菌與皮膚表面的汗液相互作用後,就會開始飄出臭味。以下整理出全身最容易飄臭味的六個部位,其實只要隨時做好清潔衛生工作,流汗根本一點也不臭哦~

  • 你走對了嗎?想靠走路瘦身 做對這幾項才能狠甩脂肪
    2020-07-15

    走路是最簡單的運動,但你有仔細瞧過自己走路的樣子嗎?是不是常為了省力拖著腳走或駝背、脖子往前、小碎步等,因為這樣的走路方式使用到的肌肉較少,但錯誤的走路方式不僅不會讓你變瘦反而還會使你的肌肉變僵硬,導致一些痛症發生,先檢視自己的站姿與走路是否正確,改掉過去走路的習慣,才能有效燃燒脂肪。

  • 脹氣卻被當懷孕!一肚子氣嗎!腸胃保健快按五大穴位!不吃藥也能解氣!
    2020-07-14

    脹氣是普遍會遇到的一種症狀,根據統計,脹氣是國人到醫院看診的第二大原因,只僅次於感冒而已,所以別以為脹氣只是小毛病,如果沒有改善,長時間累積會造成腸胃負擔,嚴重者可能會有劇烈的腹痛。遇到脹氣可藉由下列5個穴位來進行舒緩,也可以多吃減氣食物,內外夾攻好好解氣一下。

  • 告別夏日頭髮油膩感!8大養護攻略由內而外讓毛髮不油還能很蓬鬆
    2020-07-06

    天氣愈來愈熱,不只臉部容易脫妝出油讓人困擾,頭皮也開始出現問題,出油的速度更加快速,有時還會有頭皮「屑」、紅「腫」、搔「癢」的問題。想要在夏天保持頭髮潔淨,就要從洗頭方法到吃進的食物選擇與挑選適合自己的洗髮用品下手,這樣才能告別油膩的頭髮。

  • 皮膚曬傷怎麼辦?擦蘆薈有效嗎?完整曬傷急救步驟舒緩紅腫刺痛
    2020-07-03

    紫外線是老化的殺手,不只是夏天才需要做防曬,就算是室內、陰天、雨天,也都應該做足做滿防曬,但總有疏忽的時候,忘了擦防曬或是補防曬,在毒辣的太陽照射下,回家才發現皮膚已經被太陽曬得紅腫刺痛。那該怎麼辦呢?若是想讓皮膚快速復原,將紫外線對身體的傷害降低,就照著以下的方法做吧!

  • 吃宵夜好罪惡?這8大地雷食物千萬不要碰
    2020-06-29

    不論學生、上班族,夜晚放鬆之餘怎麼可以少了看電視配宵夜,油膩膩的鹽酥雞也成了不少人的宵夜首選啦!但一吃完由炸食物立刻睡覺,不僅來不及消化的腹脹感會影響睡眠,更是肥胖的元凶。除了油炸食物外,有很多食物也避免在深夜食用,國外網站《Food Net Work》特別整理出8種睡前千萬別吃的宵夜,享受之餘別忘了也要替健康把關啊!

  • 睡不好記憶力會變差、易胖!心理師:睡前4步驟有助「一夜好眠」
    2020-06-28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過於疲憊或思慮過多會影響睡眠品質,而排除年齡、性別、工作壓力,失眠其實也與生活習慣、睡眠環境有關,若是長期睡不好,對於身體、心理的健康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同時也表現在肌膚的外觀,想改善睡眠,可先從飲食著手,再搭配心理師提出的好眠養成術,有助「一夜好眠」。

  • 爆米花等5種食品 牙齒健康的隱形殺手
    2020-06-23

    眾所周知,碳酸飲料、甜食、棒棒糖和巧克力會危害牙齒健康。但牙醫指出,柑橘類水果、義大利麵、爆米花、冰塊和醃漬發酵食品也會破壞牙齒,應限制攝取量或乾脆避免不吃。

  • 十大癌症統計 不分男女連12年冠軍都是「它」
    2020-06-16

    癌症連續37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雖然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是國民健康還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依據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比前一年增加5千多人,平均每4分42秒即有1人確診罹癌,再創歷史新高。

  • 夏日8款臉部、身體去角質推薦!調理粗大毛孔、改善暗沈和粗糙
    2020-06-14

    現代人因為作息不正常、壓力大又熬夜,容易造成肌膚代謝紊亂,當老廢角質過度堆積在毛孔周圍,會讓保養品怎麼擦都吃不進去,如果沒有定時清理,將導致肌膚黯淡無光、膚觸粗糙、膚色不均,甚至使毛孔粗大,還有可能導致長粉刺和痘痘,因此要定期去角質,後續記得再做好保濕的步驟。近日推出不少溫和型去角質新品,臉部和身體都有,以下一起看看。

  • 女人30歲以後應定期健康檢查 這5大重點項目不可少
    2020-05-15

    女人在一生中扮演許多角色:女兒、妻子、母親、媳婦、婆婆等,還會因職場關係再為自己的人生添加多種身分。除了體力上的辛勞付出,也常常成為其他人的精神支柱。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列出女性身體5大部位重點檢查項目,提醒所有的女性朋友在30歲開始,除了定期安排一般基礎項目,千萬別漏掉以下項目。(全文轉載自NOW健康)
     

  • 你也有初老症嗎?這些食物多吃 讓你增強腦力不健忘!
    2020-04-21

    現代人的壓力大,要在忙碌的生活中維持好腦力、好記性,均衡飲食跟規律運動最重要。忙碌生活容易忽視三餐飲食,營養攝取不足加上缺乏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模式,就會造成營養失衡,腦力也會流失得更快。均衡且多元的飲食內容,是維持好體力和好腦力的關鍵,盤點八種能夠讓你吃出活力、減低壓力、增進記憶的好食物。

  • 你也是敏感肌嗎?換季常見的肌膚問題一次搞懂
    2020-04-11

    在換季時由於溫度與濕度的變化,造成天氣很不穩定,皮膚也很容易敏感不適,像是乾燥脫屑,或是出現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等問題狀況。在這段時間內,要多留意皮膚的變化,維持良好的作息、避免刺激肌膚,藉由簡單的藥物治療或是保養程序,還是可以擁有完美膚況。

  • 換季溫差大 對抗鼻過敏看過來
    2020-03-31

    春分時節剛過,清明節日即將到來,有發現最近幾天氣候多變嗎?有時高溫達28度,有時卻陰雨綿綿,如此善變的天氣,鼻子過敏兒苦不堪言。遠離鼻子過敏有幾大注意事項,不再讓過敏惡化。

  • 生理期禁忌飲食知多少 吃這些讓妳舒緩經期不適!
    2020-03-10

    月經期間身體的抵抗力會下降,且情緒容易爆燥、沒性子、焦慮,因此更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除了避免過分勞累,保持精神愉快外,有許多經期間的禁忌飲食不能小視,像是要避免食用辛辣、豆漿、檸檬等,否則經痛會更嚴重。

  • 洗手洗對了嗎?? 因為很重要,只說三次怎麼夠!!
    2020-02-27

    武漢肺炎肆虐,口罩難買加上各項防疫物資有限,導致民眾人心惶惶,其實CP值最高的防疫方法就是勤洗手,經歷這次新冠肺炎大肆宣導的洗手流程,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正確的洗手流程是「溼、搓、沖、捧、擦」而不是「沖、脫、泡、蓋、送」,就讓我們來解析正確的防疫基本功吧!!

  • 異味搔癢不要來!保養「妹妹」私密肌的五大重點整理
    2020-02-21

    女性的私密處非常敏感柔弱,若忽略「妹妹」的照顧,很容易產生異味、搔癢,嚴重者會影響兩性親密關係。尤其台灣的天氣悶熱、潮濕,私密處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會感染,引發婦科疾病。為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疾病困擾,維護「妹妹」的健康,以下重點趕快做筆記!

  • 擦了痘痘藥還是狂冒痘?快戒掉5個痘痘、粉刺長不停的NG生活習慣
    2020-02-18

    臉上長滿痘痘讓你很困擾嗎?痘痘生成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皮脂分泌旺盛、愛吃油膩或辛辣食物、臉部清潔不完全、生活壓力大及熬夜等,導致新陳代謝不良進而造成的毛孔長期堵塞。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你沒注意到的生活壞習慣,也會讓痘痘不停復發。快來檢視自己平常是不是也有這些壞習慣!(內容授權轉載自babyu姊妹淘)

  • 防疫、防流感不是只有戴口罩!這些食物讓你吃出免疫力
    2020-02-17

    近期傳染病肆虐,武漢肺炎、季節性流感來勢洶洶,除了適當場合戴口罩、勤洗手、使用酒精或乾洗手做好手部消毒之外,提升自我免疫力格外重要!因為免疫力才是我們抵抗病毒、病原的前線防疫大軍。日常有許多容易取得的食材,除了有豐富的營養素外,還能提升免疫力。均衡飲食、良好的生活型態及習慣,才是健康的根本之道。

  • 快速竄升熱搜健康話題 看看大家都在搜什麼?
    2020-02-12

    Google日前公布2019年熱搜話題,健康相關包括:如何降低體脂肪、如何瘦大腿、如何瘦肚子、咳嗽不止怎麼辦、胃食道逆流怎麼辦等。以下列出了這些熱搜話題的解決方法,遇到這類問題時可以進行改善。

  • 網路流傳防疫秘方 這些方式你試過了嗎?
    2020-02-12

    近日因大陸傳出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節節上升,導致民眾人心惶惶,搶購口罩、消毒酒精、乾洗手等防疫物品已成台灣賣場日常。而網路上也開始出現許多防疫妙招,今天就來解答哪些是正確的防疫方法!

  • 生酮飲食正夯!專家帶路提高成功率
    2020-02-11

    農曆春節剛過,不少人在假期中餐餐吃得豐盛,加上生活作息不規律,心寬體胖之下體重平均飆升2至4公斤,然而減肥方式琳瑯滿目,針對惱人的贅肉該如何消除?相信多數人對於時下流行的生酮飲食法應該不陌生,但要想有效快速且健康的減肥,達到成效後又不易復胖,正確執行生酮飲食就顯得格外重要。

  • 嬰兒安全睡眠環境5大守則 媽媽寶寶都安心
    2020-02-11

    1名出生不到1個半月的小男嬰,在母親節當天被爸爸發現沒了心跳呼吸且鼻孔出血,雖當下緊急送醫卻仍回天乏術。經初步了解,男嬰與父母睡同張床,所以不排除可能是媽媽熟睡時不慎壓到寶寶,而導致憾事。如何讓寶寶遠離猝死危機?國民健康署提出「寶寶安全睡眠環境5大守則」。

  • 手腳冰冷怎麼辦?七樣食材讓你滋補暖身抗寒流!
    2020-02-10

    天氣寒冷,不少人開始手腳冰涼、感覺氣血不足,開著暖氣雖然能暖和身體,總歸是治標不治本。我們可以藉由進食一些補氣的食材或藥膳,想辦法補元氣、暖身體和養血。防寒保暖的食材、藥膳非常多,哪些是適合冬天的溫熱性滋補食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