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警戒通案性原則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並要確實執行實聯制登記措施,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每人1.5米,室外空間至少每人1米。集會活動人數上限為室內50人,室外1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餐飲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
圖/指揮中心

7/27後,出遊要注意什麼呢?
交通方面:台鐵及高鐵限制發售座位數以7成為上限,車上禁止飲食,車站非付費區則開放餐廳內用。台鐵將開放對號列車持電子票證乘車;高鐵則實施全車對號座。
旅遊開放:國內可辦理50人以下小型旅行團。
戶外活動:
1.休閒農場內附設的釣魚場、釣蝦場開放;漁港、漁船開放。
2.無法全程戴口罩的水域活動原則不開放,不過可進行潛水活動,其他水域活動如衝浪、滑水、水上摩托車等,只要不群聚、不肢體頻繁接觸且上岸後戴好口罩,也可以開放。
3.植物園採預約制。
4.戶外遊憩據點及國家公園內露營區則開放,進入沙灘需落實人流管制、全程配戴口罩及維持社交距離,如無法全程配戴口罩則不開放。
圖/NOWnews資料照

7/27後,有哪些室內場所鬆綁呢?
1.開放會議召開,政黨、人民團體及合作社等可召開室內50人以下、室外100人以下的理監事會議,並辦理選舉罷免事項,若會員、社員大會、代表大會人數超過限制,可採實體會議併同視訊方式舉辦,無法達成防疫規定者,則應暫緩舉辦。
2.美術館、博物館、科博館採單一出入口管制,以預約為優先。
3.劇組拍攝亦開放,演出、劇組人員如果附3到7天內陰性證明,表演時可脫口罩演出,觀眾方面則不設搖滾區,須固定座位,採間隔座或梅花座,舞台與座席間隔至少3公尺。
圖/shutterstock

7/27後,婚喪喜慶有開放嗎?
婚宴需每一隔間維持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
公祭部分,7/27起,採派代表出席公祭,各地方殯儀館管理單位訂定設施管制總量,並按各廳室大小(室內以每人2.25平方公尺計算容留人數,最多50人)、建築內公共空間及喪禮上下場人流情形等整體考量,公告各廳室管制人數上限。納骨塔部分,開放民眾進塔祭拜,室內最多50人,室外搭棚祭拜最多100人。
為避免聚集感染風險,各殯儀館的禮廳、靈堂、火化場、骨灰(骸)存放設施等治喪場所,應隨時加強環境清潔消毒,落實實聯制、量體溫、噴酒精、妥善規劃民眾進出動線、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並實施人流總量管制。
圖/shutterstock

7/27後,中元普渡可以辦嗎?
中元普渡相關活動(放水燈、中元祭、義民節等)皆須保持社交距離及遵守集會活動人數限制。酬神演出人員如有3-7日篩陰性的證明,正式表演時可脫下口罩演出,觀眾禁止飲食,非固定座位,舞台與座席最前端間隔至少3公尺。宗教集會活動,如:禮拜、彌撒、誦經、禪修等,採梅花座及固定座位。
圖/指揮中心

7/27後,可以約唱歌、去夜店嗎?
包含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休閒娛樂場所,仍維持關閉至8/9。
圖/shutterstock

7/27後,小朋友可以回幼兒園、安親班、暑修嗎?
7/27後,幼兒園、託嬰中心(非固定座位)、有關課照中心'、補習班(固定座位)及高中以下暑期教學活動皆採有條件開放,教師及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需達80%,未施打疫苗或疫苗接種未達14天者,須有3日內快篩或核酸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7天定期快篩。室內空間如果沒有窗戶、無法保持通風(如地下室)則不開放。
高中以下學校運動團隊訓練部分,工作人員(教練、防護員等)附3-7天內陰性證名,並定期篩檢。採分時分段分返校訓練,各時段室內10人、室外20人上限,不開放住宿。
圖/shutterstock

7/27後,可以到K書中心、社區大學上課嗎?
樂齡學習中心、K書中心、社區大學(僅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實體課程仍不開放)等教育學習等場域,仍維持不開放至8/9。
圖/shutterstock

7/27後,可以去健身房、籃球場、游泳池嗎?
運動場館7/27後開放室內、室外運動場館(含保齡球館及撞球場等),團體運動及競賽的開放,則依運動場館防疫指引辦理。籃球場開放必須配戴口罩、實施實聯制,另外,羽球、網球人跟人不會接觸的運動項目,只要戴口罩,也開放雙打。
因游泳需拿下口罩,故游泳池7/27仍維持關閉。
圖/shutterstock

7/27後,有哪些行業解封?
1.娃娃機業營業時間內須有專人管理才可開放,並縮小出入口,實施實聯制,加強機台、環境清潔消毒。
2.美容美體業、按摩業、民俗調理業採預約制,禁止密閉空間、定期清消且接待下一位客人時需時間間隔,也禁止需拿下口罩的項目。
圖/shutterstock

配合防疫措施 守護彼此健康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降級相關規定非常多,指揮中心只能公布原則性規範,詳細細節由各部會依風險自訂,如果認為無法維持指引規範者,可報送地方政府核定執行。
防疫仍需全體國民持續共同努力,請民眾持續配合防疫規範,及維持個人防疫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才能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守護彼此的健康安全。
圖/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