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疫專案啟動 12/1起八大場合強制戴口罩

指揮中心表示,考量秋冬時期除了COVID-19疫情外,也有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盛行,都會加重醫療體系的負荷與調度壓力。為了提高民眾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所佩戴口罩的遵循度,以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與傳播,及避免過度耗用醫療資源,自12月1日起,強制要求民眾進入「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等八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未依規定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由地方政府裁罰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戴口罩

疫情變數大 前副總統建議口罩備足3個月用量

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時表示,國際上第一波疫情還沒結束,國內必會有第二波疫情。加上秋冬流感會一起出現,恐使防疫更加艱難,因此建議每個家庭都備足三個月使用量。

 

圖/總統府提供

陳建仁

政府徵用口罩 至12月底皆可預購

隨疫情穩定,且口罩產量多,政府從6月1日起,改成每日定額徵用800萬片。目前台灣口罩日產量約2,000萬片,扣除徵用的數量約餘1,000萬片供其他開放市場自由買賣。
對於前副總統建議民眾備足口罩約三個月用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實名制實施至年底,目前每人每兩周都可以購買的到口罩,「保證都可拿到需用的量」。

 

圖/翻攝口罩現貨資訊 台灣製造MIT口罩交流 口罩神社臉書

口罩

其他通路口罩有真有假?

自6月1日起開放市場自由買賣,不斷傳出部分賣場標示的「台灣製造」、「醫療用口罩」是假的。網友表示,即便看過商品評論才決定下單購買,收到的仍是簡體字的包裝,而非MIT、合格的醫療用口罩。
假口罩不只在台灣境內發生,甚至香港網站都推出「如何識別真的MIT口罩」、「醫療用口罩怎麼分辨」的懶人包。

 

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片

口罩

如何檢查口罩真假?食藥署這樣說

首先,選購醫用口罩時,要查看包裝外是否註明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若需查證該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是否合法,可至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第一點:查看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樣式
衛部(署)醫器製字第000000號
衛部(署)醫器製壹字第000000號
衛部(署)醫器輸字第000000號
衛部(署)醫器陸輸字第000000號
衛部(署)醫器輸壹字第000000號
衛部(署)醫器陸輸壹字第000000號

 

第二點: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確認該許可證是否合法。

 

圖/翻攝自衛生福利部臉書粉專

口罩

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有「陸」是中國製?

衛部(署)醫器陸輸字第000000號是代表中國製造的,有民眾擔心口罩會不會因此偷工減料。
食藥署表示,衛福部核准的醫療用口罩,都經審查並符合CNS 14774國家標準(或具等同性之國際標準)及GMP相關規定。不論中國製、台灣製或其他國家製造,要求標準都一致,建議如購買醫用口罩,應認明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之產品,以確保產品之安全與效能。

 

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片
 

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