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基摩人的最愛Kiviak
Kiviak的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將100多隻宰殺好的Appaliarsuk海雀(不拔毛,不掏空內臟)放入整張新鮮的海豹皮囊,縫好海豹皮囊後用海豹油封口,然後將海豹埋到永久凍土層2-3年,等待海豹的胃酸讓那些海雀發酵。
冰島的“臭鯊魚”
Kiviak的冰島版本叫Hákarl。 Hákarl是將格陵蘭附近水域生長起來的鯊魚宰殺後,並留取鯊魚腹部的一小塊很軟的肉,在一年中太陽靠近北迴歸線的那四到五個月裡曬乾,再將曬好的魚肉埋在沙中深度發酵而成。Hákarl的味道很刺激,吃過的人都形容就是“吃過後嘴裡一股公共廁所味,騷味很重”。
薩丁尼亞的“活蛆奶酪”
“活蛆奶酪”也叫卡蘇馬蘇,是意大利撒丁島的傳統美食。幾個世紀以來撒丁島上牧羊人都會將羊乳製成奶酪,之後在奶酪上開一個洞,露天放置2-3個月任由它腐爛,再招蒼蠅在奶酪上產卵。在孵化過程中原先的奶酪便變成了活蛆奶酪。有著“地獄廚師”之稱的戈登·拉姆齊在廚藝節目《the F-word》中嚐過卡蘇馬蘇,口味複雜,他也不是很能接受卡蘇馬蘇,甚至將其稱之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奶酪”。
日本鯽魚壽司
鯽魚壽司是“熟壽司”的一種,熟壽司可說是日本壽司的鼻祖。熟壽司不借用醋,而是依靠微生物作用進行乳酸發酵。通常是用經過處理的鯉魚、鯽魚或其它淡水魚類,用鹽醃過之後,一層魚肉一層米飯的鋪好,再用重物壓實,讓米飯發酵產生的酸味來醃製魚肉,這個過程一般長達半年以上。 用滋賀縣琵琶湖產鯽魚做的鯽魚壽司廣為人知,並被視為高級品。食品科學作家哈羅德·麥基麥基也曾品嚐過,他說雖然壽司的味道太過強烈他仍表示喜歡這種壽司,至少覺得味道十分有趣。 “我覺得這是一種介於魚腥和奶酪味之間的味道。現代的壽司太新鮮乾淨,古老的做法給人完全不同的體驗。”
互聯網界的網紅:瑞典鯡魚罐頭
瑞典的傳統食品鯡魚罐頭,被譽為“食物界的生化武器”。在網站上搜尋“鯡魚開罐視頻”,能看到全副武裝的人如何一邊嘔吐一邊堅持開罐品嚐。但據一些買家的反饋,鯡魚罐頭入口後的第一種滋味是鹹,並不會特別噁心,但醬汁的感染力極強,沾哪哪就有一股屎的味道。
湖南臭豆腐
湖南的臭豆腐名氣太大,長沙火宮殿有一尊毛澤東塑像。塑像基座上刻有:“火宮殿的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江浙的“醃醉黴臭”
在江浙美食譜系之中,“臭”是一種別樣風情的滋味:臭莧菜梗、臭千張、臭醃蛋、臭百葉、臭冬瓜、臭咸鯗……無物不可以臭。
紹興人也偏愛臭莧菜梗。紹興有名的“蒸雙臭”即指臭莧菜梗與臭豆腐,紹興的臭豆腐是將豆腐浸入臭莧菜梗的滷汁中醃製而成,可蒸可炸。如果嫌“蒸雙臭”不過癮,還可以挑戰“蒸三臭”、“蒸四臭”,再加入黴冬瓜、黴毛豆。
安徽臭鱖魚
幾乎所有人對徽菜的印像都是由一條臭鱖魚開始的,臭鱖魚俗稱“醃鮮魚”。所謂“醃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曾在《舌尖》中出鏡的徽菜廚師葉新偉說,醃製臭鱖魚要選擇一斤二兩的鱖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去掉魚鱗及內臟,清洗乾淨並瀝乾水分。醃製需要木桶,先在木桶底部撒上少許精鹽,然後逐一將魚表面抹上適量的精鹽,整齊地放入桶內,鱖魚的肚皮要朝上,一層一層往上加,最後在鱖魚上面壓上重物將鱖魚壓緊,每天上、下翻動一次,在夏天,大概三四天即可。當鱖魚發出一股似臭非臭的味道後,就差不多了。由於臭鱖魚屬於自然發酵,儘管入口帶臭,但細細品味,會發覺魚肉越發鮮嫩。
四川扎壩人的“臭豬肉”
請客人吃“臭豬肉”是四川扎壩人待客的最高禮節。 “臭豬肉”最為普遍的做法是:當豬餵肥了以後,用繩索套頸把豬勒死。在腹部切一個小口去內臟,然後以乾豌豆粒、樹根塊填充腹腔,縫合,再用黃泥和酥油糊封嚴切口和七竅,埋入草木灰中。半年之後,草木灰基本將豬肉的水分吸乾後,將之從草木灰中取出,掛在廚房的一角,讓其在煙薰中慢慢腐熟變黃。據說有的臭豬肉的懸掛年限可達10年以上,最長的達30多年。
廣西柳州螺螄粉
廣西是個吃粉的聖地。桂林的米粉、南寧的老友粉以及柳州的螺螄粉都各有特色,其中螺螄粉聞起來味道重,螺螄粉的臭味來自醃製酸筍的味道,而不是螺螄。螺螄粉聞起來臭,吃起來是鹹鮮辣並存,一點都不臭。
為什麼人們會迷戀“臭”?
人們對臭味食物的喜愛具有地域特點,跟當地物產、飲食傳統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臭是寫在人類基因裡的味覺記憶。一方面,原始社會人類保鮮食物的手段有限,食用腐爛發臭的食物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動物的腐肉是成本低廉的蛋白質來源,且適度的發霉腐爛使蛋白質部分分解為氨基酸,有益人體消化。 此外,許多發臭的食物其實是“聞著臭,吃著香”,這在科學上也解釋得通。許多臭物的“臭味”來自發酵。發酵的過程中, 食物中的蛋白質會被微生物分解,產生有鮮味的氨基酸,比如穀氨酸,它們使食物變得鮮美可口。 西方營養學家提出過,發酵食品是飲食的最高境界。很多時候,香和臭只有一線之隔。很多臭味在稀釋很多倍之後,產生的就是香味。臭,其實也是人類飲食的最高境界之一。
<圖、文轉發自微信公眾號三個料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