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威權走入民主

前總統李登輝主政台灣12年期間,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歷經6次憲政改革、開放總統與直轄市長直選等,實為推動台灣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推手。更贏贏得「台灣民主先生」的封號。

(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1990年召開「國是會議」開啟台灣民主自由法治制度化改革

1990年李登輝召集朝野各黨派召開「國是會議」,徵求各界意見作為憲政改革參考,配合當年野百合學運之學生運動的要求,解決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包括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退職之問題。

(圖/翻攝自陳菊臉書)

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1991年5月:李登輝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展開第一次修憲,制定憲法增修條文,使各中央民意機關得以換屆改選。



1992年,萬年國會終於成為歷史。



1994年,國民大會臨時會完成第三次憲法增修條文,確認1996年實施首度直接民選總統。同年,台灣省、台北市、高雄市長進行首次直選。

(圖/資料畫面)

1995年兩岸論述引發「飛彈危機」

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李登輝訪問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並公開指出「中華民國在台灣」,引爆第一度台海飛彈危機,中國大陸首次在基隆與高雄外海劃設彈著區並發射飛彈,以及海上與東山島舉行兩棲登陸演習,以軍事恫嚇回應李登輝訪美。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1996年首次總統民選

台灣舉辦首次總統直接選舉,國民黨提名李登輝以及連戰搭檔競選正副總統。李登輝以54%的得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9任總統,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首位公民直選的國家元首。此時李登輝得聲望更達到顛峰。

(圖/NOWnews攝影中心)

2000年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2000年3月18日總統大選由民進黨提名的陳水扁勝選,李登輝實現了「在任內和平轉移政權」的理想,也讓台灣完成了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圖/翻攝陳致中臉書)

總統任內期間從「漢賊不兩立」到「務實外交」

李登輝在總統任內採取「務實外交」,默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席的場合,取代兩蔣時代過去「漢賊不兩立」,並與多個國家建立或恢復邦交,並以總統身分成功出訪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美國等無邦交國。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民主政策大革新

在前李登輝總統的執政下,也開辦了全民健保,讓人民可以獲得更好的醫療品質;推動教育改革,讓國內教育制度進步速度;電信自由化讓原本只有中華電信獨占市場,電話裝機費用居高不下,到現在擁有眾多民營電信業者,人人都有手機。還有許多民生政策,都大大的改善及提昇全民的生活品質。

(圖/取自華視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