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毒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5月12日晚間接獲某中學通報疑似有上呼吸道感染群聚情事,幸好虛驚一場,檢驗結果均已排除新冠肺炎,為「鼻病毒」感染。 鼻病毒是最常見的感冒病毒,因為它會感染鼻子引起發炎而命名。鼻病毒會藉由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因此大家都有機會感染。

症狀:潛伏期約1至2天,會鼻塞、流鼻水外、咳嗽、頭痛、發燒等症狀;弱勢抵抗力較差的小孩,還有可能會併發急性細支氣管炎或鼻竇炎等。

(圖/高市衛生局提供)

漢他病毒

疾病管制署5月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今年以來已累積5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

症狀:漢他病毒出血熱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會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攝 105年4月26日

登革熱

每年的4月到11月是登革熱盛行季節,雨過天晴之後的高溫天氣,特別適合蚊子繁殖;登革熱病媒蚊主要於清水的容器內繁殖,只要有0.5公分的積水,就可以讓病媒蚊大量繁衍。

症狀: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等等。

〔圖/嘉市府提供2020.04.12〕

腸病毒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因此腸病毒已成為台灣地區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感染,

症狀: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或嘔吐等,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

(圖/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流行季節主要在每年5至10月。日本腦炎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及黎明時段,而豬更是病毒的主要增幅宿主。

症狀:日本腦炎患者大多無明顯症狀,僅少數可能出現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致死率達20至30%。

〔圖/嘉市府提供2019.06.13〕

結膜炎

俗稱「紅眼症」,是夏季常見的眼部傳染病。細菌、披衣菌、霉菌、刺激性物質、過敏原亦可造成結膜炎。夏日結膜炎人數較多,因為夏日天氣炎熱,戲水人數也隨之增加,容易經由游泳池或公共場所的接觸傳染而引發流行。
症狀:眼睛會發紅、疼痛、有灼熱感、癢、眼皮腫脹等情形。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

時序進入春夏交際,正值昆蟲繁殖旺盛的季節,衛福部於4月15日新增「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疫情多在5~10月。野外常見的蜱蟲是SFTS病毒主要的傳播媒介,此感染症於2009年在中國、日韓、越南皆有確診病例,致死率約5%至30%;而台灣也在2019年11月發生首例確診案例,提醒民眾不得不重視法定傳染病之風險。

症狀:潛伏期約7~14天。咬傷部位多會出現紅腫、皮疹、水皰或瘀斑;感染者多數有發燒、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的情形;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圖/疾病管制署)

防疫最佳方法:勤洗手

不論是新冠肺炎還是其他傳染病。像要預防疾病,勤洗手,就是國際公認最有效、最省錢的預防疾病方式。尤其出入人口密集、互動頻繁的場所,返家或進食前,都一定要有正確洗手觀念。(圖/新北市政府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