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龍舟比賽

這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習俗之一,起源於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許多人划船尋體。之後每年五月五日變以划龍舟來紀念屈原,借此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圖/shutterstock

吃肉粽

端午節吃粽子也是端午節的最經典的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種類也很多。甜粽餡料有棗、豆沙、花生等,鹹粽有鮮肉、火腿、蛋黃、香菇、栗子、花生等多種餡料。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朝鮮、日本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都非常流行。
圖/shutterstock

驅五毒

有一俗諺:「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人們自古將蛇、蠍、蜈蚣、蟾蜍、壁虎(或蜘蛛)等稱為五毒。
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避害病。每到端午節,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繫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圖/翻攝自網路

綁五色絲線

五色絲線包含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這些被視爲吉祥色。而在端午節這一天,綁上五色絲線可以保安康。五色線不能任意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次大雨時丟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
圖/翻攝自全國宗教資訊網

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有的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佩在胸前,香氣撲鼻。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氣具有驅蚊辟穢的功效。
圖/shutterstock


掛艾草、菖蒲

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爲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也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菖蒲則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與菖蒲,或是熬煮成水用來洗澡,可以驅病、防蚊、辟邪。
圖/shutterstock

喝雄黃酒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古老的《白娘子傳》傳說,端午節時白素貞不慎喝下雄黃酒,現出白蛇原形嚇死許仙的故事。
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圖/shutterstock


立蛋

據說在端午節當天正午十二點將生雞蛋立起來,可求得好運。一般認為端午節正午,陽氣最重,所以能將雞蛋立起。
圖/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