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離開以後,你有沒有更自由》  

並不是只有不離不棄,才能被稱為最好的結局 

 

離開一個人,並不是最難的。



有時候,離開了之後的漫長時光,  
還有世界繼續運轉,所帶來的各種無情改變,  
才是真正讓人難過的開始。 

 

那一個人,已經不在了,  
但不等於身邊的位置,可以立即得到填補。  
總是需要時間去適應,  
也需要勇氣來慢慢面對,  
原來有些人與事,當真正失去了,  
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再替代得到。  
而累積過的回憶與留空了的裂縫,  
依然會繼續陪伴自己成長,  
偶爾擾亂自己的餘生,或開自己一個玩笑。

SEE MORE

第二名《終於,還是愛了》



生命,只是一頁薄薄的紙,一翻就過;一過度用力摺損,就破;一不經心,放任它日曬雨淋,不細心呵護,就捲縮不成形,甚至裂、碎。

這本書,是我一生虧欠自己性別的書籍。我是一個一哇哇落地,即是女性的嬰兒。「她」,注定也註冊了我一生的人生軌道。我起初不明白,也不曾以女性角色受限自己。直到一個年齡,回頭看,那個性別的分類、社會化、家庭體系……包括情感,我從來沒有真正成功逃逸。

我蔑視社會為女性纏上的道德包袱,我的語言對婦道、對男尊女卑向來充滿挑釁……我太刻意和女性的符號保持距離。

以至於,我給「她」的,那麼少。

初啟,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我看著許悔之的美好書法,書名一會兒「終於,不愛了」,一會兒「終於,還是愛了」,抄寫十多次,一整張紙,密密麻麻,好像黑雲壓頂,好似蝗蟲蔽天。我的直覺反應是:這是什麼鬼東西?簡直是四面埋伏,準備徹底淹沒一個人—一個女人。


SEE MORE

第三名《前面有什麼?——記住你不妥協的樣子,滅火器樂團成軍20年勇敢造夢! 》

閱讀這本滅火器的《前面有什麼?》,所有玩音樂的熱情跟感動都充飽了全身每個細胞,這不只是一個熱血的故事,還有各種衝突、憤怒與悲傷,從政以後很久沒有回味這麼豐富真實的音樂心情。尤其,小說中的許多事件我也曾參與其中,雖然經過作者的巧思與改寫,還是讓我覺得非常親切,回味再三。



多年來,有許多年輕的音樂人遇到瓶頸時,會來找我問建議。音樂不是一條輕鬆的路,我給的建議通常也不容易做到;但滅火器的團員們總是秉持著一貫的幹勁、拚到底。



例如我記得在十幾年前,有次他們來問我,怎樣讓舞台上的表演張力更猛更好看。有些業界前輩可能會建議在舞台上增加道具或裝置藝術,又或是強化燈光與視覺的效果,但我給他們的建議是:



每天表演,表演到對歌曲超級熟練,然後繼續每天表演,表演到對歌曲超級厭膩,再繼續每天表演,表演到跟歌曲達到身心靈合一,到那個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肉體好像不是在舞台上,而好像可以跟著音樂在演唱會全場神遊了。


SEE MORE

第四名《迷蹤》

十六年前
潦倒窘困的工人薛爾頓帶著妻女,一起加入神秘教派「集居會」,在集居會裡,人人聽從先知教導,過著平凡、與世無爭且單純的生活。三個月後,薜爾頓忽然獲得了極大的榮耀、使他在集居會裡身份益發不同──偉大全能的先知選定了薛爾頓年僅十三歲的女兒凱蒂,成為先知的「新娘」。

現在
法醫莫拉.艾爾思來到懷俄明參加醫學研討會,莫拉在會中巧遇大學同窗道格,並接受突如其來的邀請,加入滑雪之旅。數日後,莫拉遲遲未歸,當心急的瑞卓利警探一行人趕赴懷俄明時,迎接他們的卻是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莫拉死了。

莫拉與友人駕駛的休旅車墮落山谷,出事地點是私人道路,通往一座與世隔絕的怪異村莊。村莊裡的居民人去樓空、只留下進食到一半、沒有收拾的餐桌、製作中的晚飯,以及車庫裡一輛不少、全都未曾駛離的交通工具。居民似乎全都在同一時間憑空消失。正當眾人陷入哀傷時,瑞卓利的手機卻突然響起,傳來的正是莫拉求救的聲音……


SEE MORE

第五名《正常人》

※因全文涉及故事情節,以下摘取部分內文刊出。※  



一年談起戀愛,之後同赴首都都柏林三一學院念大學,直到大學畢業男主角赴美攻讀碩士在即,前後共四年兩人分合不斷的過程。貌似老套的劇情,在作者莎莉‧魯尼刻意輕揮白描的筆觸之下,小說毅然譜出格局遠超過校園戀愛記、向「親密關係」致上的一闕禪頌。 

 

二○一八年五月愛爾蘭以壓倒性的全民公投結果,通過撤銷實行已三十五年的國家反墮胎法案,魯尼在支持墮胎公投案通過後三個月接受《紐約時報》的專訪時,如此表達對該事件的感受:「我為我能覺得正常感到無比開心啊……當我現在走在路上,看到人們大概認同我的想法時,我覺得好自在」。她這番對「正常」的闡釋非常適合作為解讀她第二部小說《正常人》主旨的線索。小說以不疾不徐的速度與筆調測試著康諾與梅黎安這兩個無法斷然分手的戀人的心理極限。兩人四年內不停分和的過程裡,的確穿插著熾烈的性愛,但更多時候,小說呈現兩人如同辯論士般不斷地說理、詰辯、甚至哲學性地論述著公眾議題,他們經常在性愛之後或在電郵當中談論資本主義的不公、社會階級(無)意識、菁英主義、全球監控系統等等類似如魯尼所經歷過支持墮胎的公投、這些具有「歷史時刻」的議題。


SEE MORE

第六名《那些未曾說過的話:周興哲‧音樂故事集》

這些年來,他把故事和心事寫成了歌曲,用歌曲存放著你的故事,
歌裡或許有你,有他,有她的似曾相似……
當你以為巧合,有個叫Eric的歌手似乎很懂你?
或許原因就藏在這些音樂裡,那些未曾說過的話。

如今,這些歌曲也帶著自己的故事,重新回到大家面前,
故事從一個一彈琴就能聽見別人心裡願望的男孩開始…
10段愛的故事,娓娓道出那些藏在歌曲裡的祕密,
以及想對你說的,那些未曾說過的話。

透過周興哲Eric10首經典歌曲以及那些受到周興哲歌曲啟發的故事出發,與知名劇作家李慧研、文字工作者左不右合作撰寫短篇小說,內含Eric一路以來的成長照片,將音樂與圖像完美結合,講述自兒時的創作原點、觀察他孤獨與溫柔並俱的音樂路,將情緒推向鏡頭之外,宛如情感之河順流閱讀不一樣的周興哲。


SEE MORE

第七名《魔眼之匣殺人事件》

「十一月最後兩日,將有兩對男女在這裡死亡──」歷經屍人莊恐怖攻擊、倖存的比留子及助手葉村讓,決定攜手調查鑄成千人死亡災難的班目機關。這次,比留子從情報來源聽說,深山村落遺留一座稱作「魔眼之匣」的廢棄研究所,曾是班目機關主導的「預知能力」研究機構。兩人在途中偶遇一群陌生男女,眾人抵達村落時,眼前空無一人,只有一棟隔著吊橋、密閉無窗的建築物──「魔眼之匣」。室內有兩名居民及怪奇週刊記者。根據記者所言,匣中住著女性預言者,村民之所以出逃,是因她的死亡預言從未失準。

是日夜晚,吊橋起火燒毀,十一人受困此處。面對兩對男女即將葬生此處的可能性,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深信不已、有人半信半疑。然而,死亡不斷降臨,眾人陷入瘋狂,更可怕的是,其中一名幾乎不曾放下畫筆的高中少女,有如被死神附身的另一名預知者,陸續畫出人們喪生和災難降臨的畫面⋯⋯


SEE MORE

第八名《時薪三百圓的死神》

職業:死神  

工作內容:協助「死者」擺脫罣礙,是引領他們走向那個世界的送行人──  
讓人心痛又悲傷的感人力作!  

「你被錄用為死神了。」  

有一天,高中生佐倉的同學花森雪希邀他一起打工當「死神」。所謂「死神」的工作,就是協助那些「死者」擺脫內心的罣礙,引導他們走向那個世界。由於這件事聽起來太超現實,佐倉不禁產生了質疑,但當他聽到「只要持續這份工作半年,就可以為你實現一個願望,任何願望都沒問題」後,決定帶著懷疑開始這份工作……  

我並不相信所謂的死神,只要能夠賺錢,無論做什麼都好。  
更何況我已經打定主意,萬一有什麼狀況,馬上辭職就好。  
但如果真的可以實現任何心願呢? 雖然我沒告訴任何人,但我內心有希望可以實現的心願。  
如果可以再見一面……  
下一次見面,我絕對不會再後悔了。



SEE MORE

第九名《遺跡訪詭錄》

每個加入遺跡之下的成員,都有一段說不出口的過去  每個徘徊流連的詭秘生靈,也都只是不願被遺忘的人  

日據時期距今已是七、八十年前的事了,但台灣仍保存有一千多棟日式建築。有些建築幸運地被購下,經營成人氣鼎盛的觀光景點,也有的被政府認定為古蹟,受到妥善維護並持續使用。但不是每棟遺留下來的日式建築都這麼幸運,大部分都在無人管理下成了廢墟,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裡。  

「遺跡之下」便是因此而成立的組織。一群熱愛建築與歷史、為遺跡著迷的年輕人,不忍見到曾經燦爛奪目的建築,如今荒草蔓蔓、充斥塗鴉菸蒂,因此組成志工團,定期前往清理維護。然而,新成員君涵加入後,竟引發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而這一切又似乎與君涵阿公的老診所有關。所有事情像是個警告,又像是冥冥之中拉著他們繼續往前的力量,直到……  

一翻開就讓你不寒而慄,忍不住想看又不敢繼續往下看!五個貫穿台灣各地,立基於歷史與真實建物的詭奇傳說,串成一個令人毛骨悚然,卻又不禁感到哀傷的恐怖故事。


SE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