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是澎湖的主要產業之一,現卻發展受限?!

澎湖四面環海,又位在台灣海峽中央,環境優美,漁獲豐沛,澎湖本島10萬人口裡,就有超過2萬人從事漁業,成為澎湖經濟仰賴,但也因為近海、沿岸等海域的過度捕撈,使用不當漁具造成漁獲量急遽減少,觀光生態與法治觀念的淡薄也加速生態環境破壞的腳步。為此,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從落實管理、棲地改善以及養殖取代捕撈等層面進行資源保育及復育工作。



圖/NOWnews記者張塵攝

成立漁業資源保育區社區巡守隊

澎湖縣107年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的補助下,委託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針對澎湖三個重要海洋保護區,包含烏崁禁漁區、小門及七美漁業資源保育區,結合當地社區能量,輔導成立巡守隊,並辦理培訓課程,包含漁業資源保育理念、巡守技巧、國民旅遊領團人員證照、基礎潛水考照等,堪稱全台最完善,更包含赴臺觀摩,前往保育有成的保護區,如台東富山護漁區、屏東墾丁後壁湖、基隆潮境公園、新北卯澳灣等,與當地巡守隊交流吸取經驗,激發出因地制宜的管理與觀光模式,創造出漁業資源保育與回饋當地社區的雙贏局面。



圖/澎湖縣政府漁農局提供

漁業資源並非「取之不盡」,也非「用之不竭」

澎湖縣政府推動維護政策,來維持澎湖海洋環境和漁業資源。

澎湖縣共有8個禁漁區、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 違者罰鍰:新台幣三萬~十五萬元。

  • 小門、七美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
  • 嵵裡海域禁漁區  七美海域燈火漁業禁漁區
  • 桶盤、虎井、內垵禁漁區
  • 內灣海域禁漁區
  • 東吉、西吉、東嶼坪、西嶼坪週邊海域禁漁區
  • 烏崁海域禁漁區
  • 底刺網禁漁區


圖/澎湖縣政府漁農局提供



立法保育海洋資源 - 馬糞海膽採捕限期

澎湖縣開放採捕、販賣殼徑8公分以上馬糞海膽期間為7月1日至8月31日,歡迎全台民眾在開放採捕期來澎湖嘗海味。水產資源具有再生性,而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海洋生物皆須有休養與繁衍期,方能使物種生生不息,希望漁民朋友配合,遵守馬糞海膽禁漁期及最小漁獲體長之相關規定,一起為漁業資源保育及永續利用戮力。



圖/澎湖縣政府漁農局提供

生態要保育才能生生不息!

為保護魚類棲息地及珊瑚礁永續,澎湖縣政府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的補助下,委託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成立「鬼網特攻隊」(Ghost Net A Team),致力於澎湖海域天然礁、人工魚礁的海底覆網清除工作,並訂出每年清除6萬公尺、三年內清除18萬公尺海底覆網之目標,期能盡快恢復海洋生態。 除此之外,幫助有志之士共同投入海洋保護,縣政府提供覆網清除志工招募與培訓,確保志工能在保障己身安全情形下共同養護海洋環境,落實「自己海洋、自己保護」之理念。



圖/澎湖縣政府漁農局提供

珊瑚礁棲地復育,打造澎湖「海洋花園」

澎湖珊瑚生態多樣性高,孕育豐富的海洋資源,但近年因氣候變遷、人為破壞等因素,珊瑚資源急遽下降。為此,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105年起執行杭灣海域的復育工程,以人工移植方式,將珊瑚株植入全臺首創之「珊瑚三角磚」,投放至適當海域打造「海洋花園」,109年度截至9月底造訪從事水域遊憩活動人數高達六萬人次,產值達新台幣6,000萬,達到與潛水業者合作,了解復育海洋資源的同時,能進一步吸引遊客來訪,提升觀光潛水收益,形成正向回饋之目的。



圖/澎湖縣政府漁農局提供

種苗放流更科學化,提高存活率與成效

108年起,水產種苗繁殖場突破量產技術,克服種苗存活率障礙,截至2020年9月在澎湖各海域已放流魚苗50萬尾、蝦苗745萬尾、蟹苗110萬隻、貝苗90萬粒、海膽10萬粒。並為提高蟹苗放流存活率,於紅羅海域建置海藻床,作為遠海梭子蟹(沙蟹)蟹苗的中間育成場。



圖/澎湖縣政府漁農局提供

「澎湖優鮮」水產品產地證明標章

澎湖水產品鮮甜味美、遠近馳名。但台灣本島隨處標榜「澎湖海鮮」之餐廳林立,卻無從分辦證明來源各種食安問題,再再造成消費者疑慮。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為了建立消費者信心,推行「澎湖優鮮」官方認證標章,民眾只要認定證明標章,就表示優良養殖水產品出自優質縣府團隊之手。



圖/澎湖優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