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颱風(2021年)
根據氣象局最新颱風消息,烟花颱風(7/23)晚間8時的中心位置,在台北的東南東方約470公里海面上,以每小時6轉9公里速度,向西北行進,氣象局說,因缺乏明顯的導引氣流,烟花的位置今天幾乎沒太大變化,氣象局預測,明天太平洋高壓減弱,烟花會開始朝西北移動,至於否會發布陸上颱風警報,關鍵在烟花開始移動時的角度及未來烟花的暴風圈是否再擴大,23日是關鍵。
圖/取自中央氣象局網頁cwb.gov.tw
納莉颱風(2001年)
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2001年9月8日發布納莉第一次海上警報,但之後納莉卻在琉球附近海面打轉,呈現滯留且速度極為緩慢,以每小時4公里的慢速前進,總計納莉在琉球海面停留將近一周。納莉路徑多變,當時中央氣象局一連好幾天都發出海上警報。而納莉颱風也創下了許多紀錄,滯台時間最久、侵台之怪異路線、警報次數最多等,如此氣象史上之怪颱,或許是百年僅見!
圖/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
鳳凰颱風(2014年)
曾在巴士海峽一度滯留,幾乎原地打轉的鳳凰颱風,當時移動速度約只有10公里。因當時東方有太平洋高壓,西方有大陸高壓,南北則有低壓,各方幾乎勢均力敵,讓颱風缺乏明顯導引氣流,不但跑得慢還原地打轉。而當時中央氣象局預測,鳳凰颱風將從台灣南部一路北上侵襲台灣,是極為少見的路徑,不料鳳凰不按牌理出牌掠過鵝鑾鼻就出海,雖沒籠罩全台灣但也因走得慢夾帶許多水量,在南台灣降下豪雨,蘭嶼甚至出現巨浪。
圖/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
辛樂克颱風(2002年)
辛樂克颱風形成後,一路由東往西持續接近台灣,由於北方太平洋高壓明顯,辛樂克颱風速度變慢而一改再改,並對台灣帶來強風豪雨,但登陸後不久,辛樂克強度減弱並向南偏移呈現打轉現象後,自蘇澳出海,而因辛樂克侵襲台灣時間相對較長,中央氣象局共發布警報單43報,警報單數之多與1999年的颱風丹恩並列史上第三。
圖/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
尼伯特颱風(2016年)
來勢洶洶的颱風尼伯特以每小時12公里速度向西北移動,登陸台灣前一直是強颱等級,因此全台嚴加戒備。但隨著尼伯特颱風接觸台灣陸地,颱風強度也逐漸減弱成為中度颱風,當時氣象局說,尼伯特結構受地形破壞,加上導引氣流弱,出現滯留狀況,會有一段時間賴在中、南部不走,而台東首當其衝,許多路樹、招牌和玻璃被吹破,中南部也出現明顯降雨。
圖/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