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藥品?
用於作診斷、治療、預防疾病或減輕痛楚的化學物質,稱之為藥品或藥物。
圖/shutterstock
藥物分類有哪幾種?
藥物治療可以依多種方法分類,其中最常見的是以化學性質、功效、受影響身體部位或者是治療效果分類。例如:退熱劑、止痛藥、抗生素、殺菌劑、情緒穩定劑、抗瘧藥、荷爾蒙補充劑、口服避孕藥、興奮劑、鎮定劑及抗高血脂藥等。
圖/shutterstock
藥品分級差在哪?
在台灣,藥品分為三個等級:「處方藥」、「指示藥」與「成藥」。藥品分級的基礎是以「安全性」為考量,所有的藥品在新發明或新發現時,都是被列為處方藥。在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並且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都經過完整的科學方法證明以後,藥品才有機會被列入指示藥或是成藥。
圖/shutterstock
分級一:處方藥
「處方藥」是市場上品項最多的藥品,例如高血壓用藥、糖尿病用藥、心臟血管用藥、抗生素、荷爾蒙、癌症用藥等。須經由醫師診斷,評估病人的症狀後開立處方箋,而藥師必須依據醫師開立的處方箋調劑,才能將藥品給予患者服用。這類藥品的危險性較高比較容易造成藥物依賴性,或有可能發生嚴重副作用,因此必須由醫師評估開立處方箋後才可以使用。且這些藥品除了醫藥專業雜誌以外,不可以在報章電視登廣告。
圖/shutterstock
分級二:指示藥
「指示藥」購買時不需要有處方箋,可經醫師、藥師或調劑生輔導指示下使用。最常見的例子如胃藥(制酸劑)某些止痛退燒藥、某些止咳袪痰劑、抗過敏藥、暈車暈船藥、綜合感冒藥與雙氧水、碘酒等,大約占了全體藥品品項的三分之一。這類藥品的安全性比處方藥高,藥性也較為溫和。一般在藥房、社區藥局內販售,包裝上都印有「醫師、藥師或藥劑生指示藥品」的標示。
圖/shutterstock
分級三:成藥
「成藥」不但不需要醫師處方箋,也不必經過藥師、藥劑生指示,民眾可以自我判斷,依適應症自行至藥局購買使用。使用前須仔細閱讀藥品所附的說明書與標示等相關資訊,依說明書上的用法、用量使用。這類藥品藥理作用較溫和,常見的成藥有曼秀雷敦軟膏、綠油精、萬金油、撒隆巴斯等。
圖/shutterstock
「藥」問清楚
在使用任何藥品前,必須要向醫師或是藥師問清楚,且千萬不要買來路不明的藥品。
1.問藥名
2.問藥效
3.問用法
4.問用多久
5.問注意事項。
圖/shutterstock
止痛藥吃一顆沒用 可以再吃嗎?
有些人比較不能忍受疼痛,或急於消除疼痛、感冒症狀,會將止痛藥或感冒藥一吃再吃。但這樣未依指示服用過量藥物,容易有引起猛爆性肝炎、肝昏迷的風險,嚴重甚至會致死。
圖/shutterstock
我怕苦,可以吃藥配牛奶或果汁嗎?
「吃藥配白開水」才是最佳選擇,茶、咖啡、果汁、酒、牛奶、豆漿等飲料,都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千萬不能拿來配藥一起吃。若怕苦不敢吃,可以吞完藥後再含梅片、糖果或是用少量蜂蜜水漱口。
圖/shutterstock
藥物放在冰箱保存最好?
除非有特別標示要冷藏保存,不然一般藥品只需存放於室溫,避免陽光直射的陰涼處就可以了。且藥袋或說明書不能丟掉,應完整保留藥品原包裝,不要分裝。
圖/shutterstock
身邊有人藥物過量怎麼辦?
應先叫醒他並注意其意識及呼吸狀況,盡速就醫,並將服用的藥品、藥袋及空瓶一起帶到醫院。切記,勿自行催吐!若患者意識未清醒,也不可隨意讓他喝水,以免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
圖/shutterstock